澧县县立初级中学 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初名澧州官立中学堂,校址为原澧阳书院。光绪三十年,迁址于旧岳常澧道署(今纺织厂),筹款改建,更名澧州中学堂。中华民国元年至8年(1912~1919)学校迭改联立、公立,先后主校者有陈泽霖、宋云涛、唐继复、周泽苞、晏开甲、杨大经等人。中化民国12年,定名澧县县立初级中学。中华民国14年,贺龙任澧州镇守使时,兼任名誉校长。中华民国16年“马日事变”后,学校停办。中华民国19年春恢复,学生逾500人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迁址于大堰垱曹家大屋。中华民国31年,搬回原址。中华民国32年,再迁王家厂上古城岗邱宅。民国33年,复回原址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改名澧县第二中学。(转载于《澧县志》第二十一编第二章572页)
澧县县立初中 前身为澧州官立中学堂,民国12年(1923年)定名为澧县县立初中,民国27年曾迁往大堰垱,民国33年迁回,现为澧县二中。
(转载于《常德地区志·教育志》第四章第二节150页)
澧县第二中学 前身为澧县县立初级中学。1952年,改名澧县第二中学(今澧县一中址)。1958年,招收高中学生,成为完全中学。1969年,改名澧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。1977年,澧县一中从津市迁回县城,与该校合并,改名澧县一中。同年借原城关二完小校址续办二中。1980年初,迁澹水河南侧小西门今址。二中重建以来,规模逐渐扩大。至1989年,有校园面积88亩,建筑面积13497平方米,建筑结构居全市第一流水平。建有投资34万元的澧县轮胎翻新厂,年翻新轮胎可达5000个。1989年,该校有教职员工106人,其中,高级教师16人,一级教师32人;设19个班(高中13个,初中6个),学生1170人。1977~1989年,毕业学生3821人,为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输送近700名合格新生。
(转载于《澧县志》第廿一编第二章573页)
学校名称 |
创办时间 |
校址 |
学生人数 |
其中高中 |
教职工数 |
澧县一中 |
1913年 |
澧县城关镇 |
1828 |
1433 |
188 |
澧县二中 |
1903年 |
澧县城关镇 |
1309 |
911 |
104 |
澧县四中 |
1930年 |
澧县车溪乡 |
894 |
560 |
71 |
澧县五中 |
1950年 |
澧县梦溪镇 |
1035 |
758 |
79 |
澧县六中 |
1956年 |
澧县官垸乡 |
1152 |
780 |
80 |
澧县七中 |
1958年 |
澧县码头铺镇 |
584 |
348 |
48 |
澧县八中 |
1970年 |
澧县甘溪滩镇 |
731 |
369 |
54 |
澧县九中 |
1970年 |
澧县澧西乡 |
1068 |
687 |
81 |
(转载于《常德地区志·教育志》第四章第二节152页)